行业动态
丰台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二期项目建设现场详细多图

  早晨五点,也许好多人还在梦乡,他们已起床洗漱;早晨五点半,也许好多人还在梦乡,他们已开始早餐;早晨六点,也许好多人还在梦乡,他们慢慢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6月12日,晴,6:23,记者来到位于南中轴路上的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这里,位于凉水河、南苑路交汇之处,是中轴线干道核心节点,这里,已无了昔日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的摩肩擦踵和熙熙攘攘,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这里已经破茧化蝶提升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记者紧赶慢赶,想看看工人的早餐,但是还是晚了一些,吃饭的工人三三两两,已经不多了。

  记者通过取餐窗口看到,桌上有雪白的包子、油条、鸡蛋和八宝粥。“包子有猪肉大葱的、还有韭菜鸡蛋的,早餐从早上五点一直到8点都供应。”食堂的大姐说,“有些工人吃饭早,是为了趁早上凉快上班。”一个拎着安全帽的师傅向记者说:“伙食还行,也不贵,你看这大包子,两块钱一个,吃两个包子再喝碗粥就饱了。”记者现场看到,有两位年青人每人要了两个鸡蛋,看到记者疑惑,其中一位说:“刚起来吃不下,不吃一会儿就饿,所以吃两个鸡蛋垫垫肚子。”

  8:00,记者看到楼前列队,工人们头戴白色头盔,身穿黄色马甲,马甲后面印着四个字“安全监督”,还戴着安全监督字样的红袖标,一个人正在队列前讲话。“这是我们每周一的例行安全检查,检查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区域,现场一期、现场二期、生活区;各区域对消防、临电、安全防护、机械、及生活区临电消防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让责任单位按照‘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周三将由总包组织各分包单位做联合检查复查工作,针对周一检查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复查。”负责施工的北京城建集团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项目经理胡修明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项目安保部日常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视,监督现场作业单位是否活完场清等,发现隐患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做整改。“每周五14:00总包组织各分包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及负责人到会议室进行安全例会,对一周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强调下周的安全管控工作重点、安全管理要求等。”项目安保部负责人说。

  8:30,记者顺着楼梯来到一期7层装修现场,只见这里已经安装好轻钢龙骨,能看出是一间间的房屋,许多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忙忙碌碌,有的工人正在接电源,有的正在用电锯切割空心砖,有的正在砌墙。“我们未来应该就要搬到这里办公啦。”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工程管理部负责人任晓斌说。

  记者看到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会儿和灰一会儿搬砖,累得满头大汗,记者让他歇会儿再干。“我是小工,人家大工(技术工)都不歇着,我哪敢歇着呀。”来自邯郸的小郭师傅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说着。记者试着拎起一块空心砖,掂了掂分量不轻。记者问小郭师傅:“这一块砖有十几斤吧,你一天能搬多少块砖啊?”“估计十几斤都不止,用建筑垃圾做的,挺沉的。一天搬多少块砖,那取决于大工,他们要多少我搬多少,几百上千都是它。”小郭师傅自信地说着。

  9:30,记者来到二期建设现场。“改造比新建难度更大,这里原先是服装商贸城,现在要改造成国际文化科技园,这是一个功能的转变。”负责施工的北京城建集团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项目经理部工程部负责人晏乃祥介绍说,“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图纸改了又改,其实是完善再完善。”记者在现场看到,楼外烈日炎炎,几个钢筋工正在绑钢筋。“这里是无障碍通道,你看这是回字形的,轮椅可以直接上去。”钢筋工指着回字形的水泥基座介绍。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一名女钢筋工,在聊天中得知,她叫李金花,52岁,河北承德围场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28岁,小儿子22岁。作为工地上唯一一名女性钢筋工,她担负着和男工友同样的任务。李金花的丈夫刘树生也在这里工作,也是钢筋工,在现场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正在地下三层用电锤打眼的刘树生。他和妻子李金花同岁,三年前一起来北京干钢筋工。“大儿子在天津也是钢筋工,小儿子在承德理工大学上学,老家有我的老父亲,84岁了,还有十七八亩地,租给了邻居种,我和妻子都是钢筋工,都在北京上班,我们也有收入,日子过得挺好的。”伴随着电锤声刘树生大声说着。

  10:00,记者乘坐工程升降机来到二期施工现场的顶层,顶层无遮无挡,骄阳似火,水泥楼顶热气腾腾,只见一名工人正在柱子上绑钢筋,还有一名工人在一处建筑的顶层拆除模板,没待多久,记者就大汗淋漓,发梢往脖子里淌水。记者实地转了一圈,正准备下楼,只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工人顺着楼梯乐呵呵地走了上来,他头戴黄色安全帽,右肩扛着撬棍还挎着看似分量不轻的一个工具兜子,左手还提着一捆安全带。

  “升降机太忙,我自己走上来了。”来自河北的付师傅和记者打着招呼。看到付师傅鼓鼓囊囊、沉甸甸的工具兜,记者紧追进步想看看里面是啥宝贝。“我是木工,我要去拆除模板,上去一趟不容易,就多带点东西,说不定用得上。”付师傅打开工具兜告诉记者,“我这一兜子最少几十斤,你看这是一包各个型号的钉子,这是电动扳手,这是电锯,这是电钻……”简直就是一个百宝箱,记者拎一下,估计最少也得30多斤。

  10:20,记者在楼下碰到了开升降机的孙千,他1997年出生,来自保定容城,满脸憨厚的小伙眼神里还能透露出孩子稚嫩的光,他负责每天接送工友们安全到达施工现场的楼层,每天五点起床五点半吃早饭,五点五十到达工作现场,六点准时开始工作,升降机机房4平米左右。

  “我从来没觉得枯燥,我觉得挺快乐的。每天能安全平稳地接送每一位工友从施工现场出来,会有一种不小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希望我能够圆满完成每一次的工作任务,保证每一位工友的平安。”孙千开心地说道。几年前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通过朋友介绍入行,前年考取了特种作业升降机操作员证,来这里之前在别的工地也是干着升降机操作员的行当。

  10:40,记者看到工人们陆陆续续来到食堂,透过玻璃窗,看到里面有炒菜、熟食,还有米饭、馒头、烙饼和面条。“今天中午我们准备了红烧肉炖土豆、溜豆泡、肉炒双瓜等,还有酱鸡腿、酱鸭脖等,大家想吃啥点啥,刷卡取餐。”食堂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买了一份红烧肉炖土豆、三个馒头,一共12块钱。”来自河北承德的陈师傅乐呵呵地说。记者说:“陈师傅饭量不小啊。”“可别叫我陈师傅,我就是普通工人,没啥技术。中午多吃点,下午1:30继续上班。”陈师傅拿着馒头腼腆地说。记者现场看到工友们刷卡取餐很是方便,有的选择米饭,有的选择馒头,还有的选择烙饼,相同的是每人手里端着一盒菜,相同的是每个人都是吃得津津有味。

  记者了解到,一期西楼7.4万平方米项目如期竣工,去年年底实现开园,二期工程也于近期全面开工,计划于今年实现开园。“一期工程能够顺利交工真不容易的,赶上了疫情、春节,工人们真是加班加点抢进度啊,尤其是有20多人为了配合装修春节期间一直奋战在工地。”聊到一期项目时胡修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是负责机电工程的,楼里的给水排水、强电都归我们负责。去年春节是我带着他们23个人一直在现场,他们都是四川人,来自达州和广元。”相关负责人代海波说,“他们不叫苦不叫累,没有一个人请假回家过年,一直等到正月十七,其他工人上班,他们才走,我还记得他们叫潘斌、赵海峰、谷发胜……”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是丰台区首个落子南中轴的园区,总建筑规模19.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西楼7.4万平方米高品质载体已于2022年12月30日开园。二期总面积12.1万平方米,日前已经全面开工,计划2023年底开园。截至目前,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共落地企业86家。

  记者手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服装商贸城到国际文化科技园,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实现华丽转身。壮美的效果图,变成了生动实践。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一期顺利开园,二期的全面开工建设,凝结着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诠释着各方的担当和作为,更离不开那些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从施工现场回到办公室,眼前还是他们在各个岗位工作的场景,耳边还是隆隆的电锤声,脑海里是他们憨厚的脸庞和朴实的话语。忘不了开升降机的孙千,他说,升降机里面有风扇一点也不热,从来没觉得枯燥,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忘不了壮实的小郭师傅,他指着空心砖说,大工要多少,我搬多少,几百上千都是它;忘不了全副武装的付师傅,背着工具袋,扛着撬棍,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就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忘不了夫妻钢筋工,奋战在骄阳下的妻子,奋战在地下室的丈夫,丈夫手持电锤就像冲锋的战士;忘不了那23名来自四川的好兄弟,为了配合一期顺利投用,他们整个春节都坚守在一线,他们也有家庭,也是儿子和丈夫,工作完成了,他们又去了其他的战场,虽然不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但是南中轴记得他们、感谢他们!丰台记得他们、感谢他们!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建筑模板项目/ Products